#破译高温求救信号#
输张本智和又输张本美和,国乒未来的“一哥一姐”怎么变得这么不顶用了?林诗栋和蒯曼,这两位被刘国梁钦点、被球迷寄予厚望的年轻人,最近的表现实在让人有些看不懂。
林诗栋的实力绝对不差,这是个能连续赢下王楚钦、世界排名也能坐上第一宝座的狠角色。问题是,他一碰上张本智和,胜率就直线跳水。不是小失误也不是临场发挥不好,而是真的打不过,甚至可以说是被压着打。这一点真的让人不敢想象,曾经的“林张大战”被称为新生代最强对决,但现在来看,完全成了一边倒。说难听点,张本智和已经有点“克星”的味道了。
反观蒯曼,那就更惨了。0比4输给张本美和,连一局都没拿下,比赛过程也是被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。这种“零封”不是偶然,而是状态、心理、技术三方面全线崩盘的表现。尤其是在国乒教练组如此重视她的情况下,这样的失利实在令人失望。以前我们说王艺迪不稳,说陈幸同冲击力不够,可人家至少没打得这么狼狈。
本来,巴黎奥运之后国乒就全面进入年轻化,樊振东、陈梦逐步淡出,给年轻人腾出位置。林诗栋和蒯曼被选中,是因为他们“潜力无限”。可是现在看来,光有潜力是远远不够的。竞技体育讲的是硬实力和临场执行力,尤其在面对日本选手时,不能再有半点大意。
张本兄妹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。他们一个个技术动作精细,心理素质硬核,而且比赛准备异常充分。再加上日本乒协这几年在青训、战术、科学训练方面的投入,早就不是以前那种“打着玩的挑战者”身份,而是实实在在的强敌。这就要求我们的年轻选手必须快速成熟,否则未来团体赛、单打、混双都将陷入被动。
奥委会已经确定,下届奥运取消传统的男团女团项目,取而代之的是男双、女双和混合团体赛。这种变化更考验综合实力,也给年轻人提供了上位的机会。但话说回来,你要是连主要对手都打不过,又如何站稳脚跟?林诗栋和蒯曼也曾在混双搭档出战,但效果也没有预期中那么惊艳。说到底,混双讲究配合、节奏和默契,尤其面对强敌时,个人短板就会被无限放大。
举个例子吧,王楚钦和孙颖莎的混双组合为什么能横扫一切?不是因为两人关系好,而是他们技术互补、风格兼容、心理硬,关键球能顶得住。你看蒯曼和林诗栋现在的表现,别说补短板,长处都打不出来。这就很危险了。
其实我理解他们的难处,林诗栋和蒯曼年纪轻轻,比赛经验还在积累期,但问题是你在国乒,你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。张本智和是03年出生的,张本美和是08年出生的,人家也没大几岁,却能在国际赛场上扛旗扛压。反过来我们这边,还是一副“我还小,我在成长”的状态。说句难听的,你都打世界比赛了,你还想成长几年?
有时候我觉得这跟国乒现在的环境也有关系。过去那种“上来就是打老将,赢了就去打世界大赛”的晋升路径没了,现在更多是保守地让你打积分赛、打WTT小比赛。但世界大赛才是真正检验实力的场合,小比赛拿冠军,意义不大。如果你在WTT常规赛赢个外协会选手都能被吹成“接班人”,那真正到了世界锦标赛、奥运会,输球就会显得格外刺眼。
还有人说林诗栋和蒯曼打不好,是因为压力大。我不认同。竞技体育就是顶着压力前进的,张怡宁、马龙、丁宁哪个不是越压力越爆发?反而是你承受不了压力,就证明你还不够格。这种时候不是说要安慰,而是要敲醒。
再说句大白话,如果林诗栋和蒯曼不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实现质变,那国乒未来可能真要让出一些冠军了。日本那边已经是张本双星领军,伊藤美诚、户上隼辅都在二线蓄力,欧洲那边的法尔克、卡尔松也虎视眈眈。我们现在的年轻一代,除了王楚钦和孙颖莎勉强能扛得住,其余人还差得远。
老实讲,我还是希望他们行的。因为林诗栋那种手上技术的细腻,是我很多年没见过的天赋,蒯曼那种狠劲儿和球感,在女乒里也是独一份。但光有这些没用,比赛看结果。不能一直在“下一个张继科”“女版马龙”的光环里打球。国乒不能靠幻想称王,靠的是一分一分拿回来的硬实力。
希望接下来的世乒赛、总决赛,能看到林诗栋和蒯曼真正站出来的那一天。否则,别说接班人,连主力位置都不稳了。
股票新手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