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导说话不算数,你该怎么应对?
比如,领导曾说打算给你升职,结果过了几天,这事就黄了,领导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。
你奈他何?
你不要只会在心里骂几句,这样只会让领导觉得你好欺负,怂货!
你也不要忍气吞声,表面上还装作没事,还要安慰领导,只会让领导觉得你有城府,虚伪,以后担心你报复他。
有时候,必要的反应,是对领导不满,是情绪的表达,也是你理所应当的权利。
那么,到底该怎么做呢?
你觉得领导为什么会改变主意呢?
很可能是有人,在领导面前说了你的坏话,或者是领导因为你身上的某些特点,对你产生了不满,于是,领导反悔了。
那么,你应该如何应对,才能让领导知道你不是软柿子,让他明白不能随便给你画大饼呢!
《资治通鉴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,如果你读明白了,以后遇到领导出尔反尔的情况,就知道该怎么应对了。
公元前 176 年,汉文帝召见河东郡守季布,打算让季布担任御史大夫。
季布接到通知后,很快赶到了长安。
但是,到了长安后,他在干等着住了一个月,汉文帝一直没有召见他。
你以为汉文帝跟他玩人情世故吗?不是!
而是另有原因!
一个月后,汉文帝这才见了季布,让他回河东继续当郡守。
季布非常生气,跑到汉文帝面前说(很有水平,仔细品一品,原文在后面):
臣本来也没有什么功劳,您却打算升臣的职。您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来召见臣,一定是有人在陛下面前说了臣的好话,所以您让臣来到了京师,可臣在这里待了一个月,您却迟迟没有给臣任命,这必然是有人在陛下面前说了臣的坏话。您因为别人的一时之誉而召见臣,又因为他人的诽谤而抛弃臣。臣担心,天下有识之士知道这件事后,就能看出陛下接人待物的深浅了。
【原文】
上召河东守季布,欲以为御史大夫。有言其勇、使酒、难近者;至,留邸一月,见罢。
季布因进曰:"臣无功窃宠,待罪河东,陛下无故召臣,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。今臣至,无所受事,罢去,此人必有毁臣者。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,以一人之毁而去臣,臣恐天下有识闻之,有以窥陛下之浅深也!"
上默然,惭,良久曰:"河东,吾股肱郡,故特召君耳。"
【解读】
什么意思呢?
就是说,有人在汉文帝面前说了季布的好话,汉文帝于是打算把季布召回朝堂,担任御史大夫。
因为原来的御史大夫张苍升任丞相,这个职位空了出来。
但是,又有人在汉文帝面前说季布的坏话,说季布虽然有能力,但喜欢喝酒,不太好相处,性格也不太好。
因此,汉文帝最终没有让季布担任御史大夫,而是把他打发回去了。
季布可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人,他没有灰溜溜地回到河东郡,而是直接去找汉文帝,当面质问,给领导点颜色看看,也顺便给汉文帝上了一课:做领导不能这样。
季布的潜在意思是:
如果你这样偏听偏信,别人都会觉得你是个软柿子,谁都能拿捏(忽悠)你了。
当然了,你也不能这样对我,我也不是软柿子,不能想让我来就来,想让我走就走,你把我当什么了?召之即来,呼之即去,我是你们家的大臣,不是你们家的奴才!
季布怼汉文帝这一段,可以说怼得非常有道理。
不能让领导觉得你是个软柿子,想拿捏就拿捏,想欺负就欺负。那怎么行么!
你如果认栽了,以后升职加薪,绝对就没你的份了。
可能所有的活儿都让你干了,领导却对你出尔反尔,说话不算数,奖励却不到位。
这时候,你一定要学会怼回去。
汉文帝被季布这么一怼,脸都红了,感到非常惭愧,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对季布说:" 河东郡是非常重要的地方,你是我的重要大臣,所以我特地来召见你,见一见你。"
汉文帝给自己找了个台阶,相当于给季布认错了。季布看到汉文帝服软了,这才离去。
所以说,当领导对你出尔反尔,说话不算数,给你画的大饼没有兑现时,你一定要反击回去,让领导知道你不是软柿子,让领导服软,教训一下领导。
这不是为了争一口气,而是为了给领导画一条红线,告诉他你不是软柿子,别想着拿捏你。
如果你不懂得驾驭领导,那么你就会被领导驾驭,这就是下属和领导之间的博弈。
人和人相处,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如果有人跟你相处,说话不算数,那么你就要明白这家伙在跟你耍儿心眼儿,偷奸耍滑。
这样的人,你可以相信他一次两次,但是不能相信他第三次,不然的话,这样的人就会被你惯出来一个臭毛病,总想着忽悠你,总想着给你画饼,总想着跟你说话不算数,那是把你当软柿子欺负。
碰到这样的人,你一定要果断地怼回去,不给他机会。
尤其是,不要给对方第二次、第三次的机会。
要果断地教训他一顿,让他明白你不是软柿子,这样他就不会再想着跟你玩心眼了。
我们待人要以诚相待,但是,如果对方不能以诚待我们,我们就要坚决反击,或者与对方划清界限,将其彻底踢出我们的圈子。
如果对方还想继续相处,那就必须改正错误;如果不改正,就果断将其踢得远远的。
这就是处世的智慧,也是跟人博弈的智慧。
你觉得是这样吗?
观看更多《资治通鉴》解读内容,欢迎订阅我的专栏,为你解读《资治通鉴》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。(点账号头像,进入主页可见)
煮酒论英雄,读史通谋略。
关注我,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。
李子霄 ,《资治通鉴》实践导师,畅销书作者,自媒体专栏作家。长期解读《资治通鉴》,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。
著有图书《门道: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》。
线上专栏《资治通鉴: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》《制胜谋略: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》《刘邦的启示》等。
股票新手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